其他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改革了什么?又开放了什么?
改革开放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词语,但假如问你,从1978年开始到底改革了什么,开放了什么,你未必能准确回答。
最初的改革是针对计划经济进行的革新,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开放则是对内改革的配套措施,通俗说就是对外进行经济开放,因为全世界是一个大市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是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
而计划经济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从苏联学来的。所谓计划经济,就是政府对生产资料、资源分配、产品价格等进行统一规划,企业只根据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根本不考虑市场需求。
在农村,苏联实行的是集体农庄制,我们实现的是人民公社制,农民参加集体劳动,挣取公分,然后按照公分分配粮食。在城市,企业职工参加工厂的生产活动,领取差不多的工资。无论是农村还是工厂,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歹一个样的状态,人们形象地把这种状态称作“吃大锅饭”,农民和工人的积极性都很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和工人的收入也极低,农村有很多人吃不上饭,工人几十年工资不涨。人民生活水平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当时我国的人均GDP只有可怜的200美元,而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0美元。
中国当时出现的问题,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可以说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如果我们不主动改革,别人就会从另外一个方向改变我们。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事实上,80年代末就出现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中国的改革开放原本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困难,现在回头看,它还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假如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很可能会步东欧和苏联的后尘。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特别提出下放企业管理权,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并提出大力发展农业的方针。
恰在这一年,安徽小岗村村民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开启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而这一改革思想跟三中全会的思路高度一致,最终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从此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全面推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生产力得到解放。中国的改革事业实际上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
在农村改革的带动下,城市也进行了改革,首先是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扩大经营自主权,企业的活力大增。
1979年,中央准许福建和广东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准许两省在经济上对外开放。如果说三中全会定下了开放的调子的话,这才是对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
那么改革开放具体都包含哪些内容呢?或者说改革了什么,开放了什么呢?
最初的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革打破了“大锅饭”。前面提到的农村的联产承包制就是。小岗村开了承包制的先河,受到中央的肯定,1980年,中央下发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对包产到户进行了定性,明确了包产到户属于社会主义,不会产生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这个文件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包产到户才真正在全国铺开。
包产到户让农民成了生产的主人,他自己可以决定生产什么作物,除了要承担上缴公粮的义务之外,他也可以自主决定如何处理生产的作物。2005年,免除公粮之后,农民就更加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生产的作物。
其次,承认了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改革之前,不允许个人搞经营,凡是个人经营都被戴上投机倒把的帽子。而最初的改革让个人经营获得了合法地位,承认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国营、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补充。
民营经济还要突破一个障碍,就是雇佣劳动。在过去,雇佣劳动被称为剥削,而改革之后,中央下发文件,明确要求“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而雇佣劳动和带学徒,都属于个体户的合法权益,从而受到了国家保护。
有了政策鼓励,民营经济从无到有,迅速得到发展。1980年,温州有关部门颁发了第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从此,民营经济登上了新时期的历史舞台。
民营经济一经出现,就如雨后春笋,爆发式增长。到1985年,全国注册的个体户达到1171.4万户,从业者1766.2万人。这部分个体户不仅为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解决了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
我们现在的很多大型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都是在八九十年代开启了发展历程,当时下海的就有潘石屹、李宁、朱新礼等一大批人,这些人现在都成了行业的领头羊。
到2004年,民营经济就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它为国家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税收,60%的GDP,吸纳了80%的就业人口,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我们强大的今天。
开启了商品价格改革。
改革前,商品是计划生产,商品价格也由国家确定。这样的价格体制,没有体现出市场需求,当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改革之初,国家从改革价格入手,进行了深层次的经济改革。
当然最初并没有一步到位,而是在一定时间内运行价格双轨制,这样做的好处是缓慢推进改革,比较稳健,但是短时间内也带来很大弊端,就是催生了一批“倒爷”,从中赚取差价。
1994年,双轨制结束,商品的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和企业,才算真正完成了价格改革。
那么开放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一是对外资开放,就是允许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
首先,我国设立经济特区。1979年允许广东和福建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外资、海外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初的特区可以说是对外开放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以后,积累了丰富的对外开放的经验,于是在1984年,又扩大开放范围,开放了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
之后,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又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区辟为经济开发区。90年代更是把开放推向沿海、沿江和内陆沿边城市。
二是对外市场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这是对外开放的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从此中国真正加入了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
加入世贸,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三个重要节点,一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那次会议真正启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一个是邓公的南巡讲话,解决了很多人的疑虑,澄清了很多认识上的混乱,最后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深化改革的思想,我国的改革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审视当前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回望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事业,真是令人感慨万端,假如没有当年的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没有邓公的南巡讲话,没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就决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